书画价格也有缩水 频繁拍卖遭冷落
出自: 发表时间:2009/8/3 8:42:43 点击率:1324
2009年的艺术品拍卖火爆,一个个天价的诞生使得许多人对收藏品跃跃欲试。然而,细细分析,一些精品之作也还会让卖家输钱。分析这些失败的投资案例,对参与今年秋拍也许有帮助。 书画价格也有缩水 今年的春拍中最大的热点就是古代书画了。无论是以创纪录的8400万元拍出的八大山人传世名作《仿倪云林山水》,还是7年增值近4000万元的宋徽宗《写生珍禽图》,都让人觉得古代书画是下一座投资金矿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一些被市场公认的珍品还是出现了身价缩水,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今年春拍中以87.36万元成交的王宠《草书渔父篇》手卷,早在2004年春拍中其价格就达到88万元,去年春拍中成交价更是达到了112万元。这件作品是明代书法大家王宠的代表作,曾经是海上著名收藏家龚心钊的旧藏,流传有序,可以说真假并没有太大的争议,但价格缩水给那些准备投资古代书画的买家敲响了警钟。 不仅是古代书画,这种情况近现代书画中今年也有发生。今年春拍,启功在1938年创作的《仿米家云山》镜心以100万元成交。而2005年秋拍这件作品价格是99万元。也就是说,当初买家花99万元买来,今年再出手,扣除佣金比当初的价格还要低。启功先生对于这件作品印象非常深,他曾经说过,这张画是我画的,严格说不及格。作品曾在北京中山公园今雨轩展出,这幅画是挂在东边平房内的,得了个所谓的三等奖。画虽然不及格,但是所临米贴未落一字,写得还算整齐吧。可见,作品的真伪并没有问题。类似的价格缩水在上海的拍卖市场也有出现,像程十发在1958年创作的《钢厂新建图》立轴成交价为168万元,而2005年秋拍时成交价为253万元。 频繁拍卖遭冷落 在近年来书画火爆的带动下,一些书画著录书籍的成交价也水涨船高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59年北京荣宝斋发行的《白石墨妙》。这本书收录了齐白石先生88岁时为徐悲鸿先生所作画12幅,虽为盈尺小幅,但充溢着白石先生晚年无限纵横豪迈之画意。2008年秋拍时成交价为10780元,而今年春拍成交价只有7280元了。 不仅是书画拍卖市场,今年春拍中一件清代蟠龙纹翡翠带钩,成交价为39.2万元。这件在嘉庆年制作的带钩颜色鲜艳均匀,质地温润,为满绿的上等“老坑料”。此件首次露面在1994年佳士得香港拍卖会上,据藏家介绍,那场拍卖会主要拍卖的是清内府珠宝工艺品,拍卖品多由英国望族后裔提供。当时由国内买家购得并带回。2007年这件翡翠蟠龙带钩在北京拍卖,成交价60余万元。 从这些例子来看,无论是艺术品市场哪个门类,即使行情火爆下也有可能输钱。这些藏品往往在市场出现过于频繁,有些时隔一年就重新出现在拍场上,使得市场出现了“审美疲劳”。即使投资者“看得懂、买得起”,也不会追捧了。因此,艺术品投资还是应该从鉴赏的角度,而不仅仅是抱着赚差价的心态进入,要“留得住”,才能在将来能够“卖得出”,而且可以卖出好价钱。
|